Under Armour - FLOW Velociti Wind 2

UA FLOW Velociti Wind 2 - 疾速輕盈,行雲流水般的跑步體驗!

跑鞋專區
發表於 2022/04/13 8,183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
給讚
收藏

此區為網友的心得交流平台,以下內容不代表運動筆記立場

》作者簡介  

osaru,喜愛跑步、閱讀、烘焙與料理,近期迷上韓語自學的半百中年大叔。

》近期成績  

  • 2022 萬金石馬拉松 - 馬拉松組 / 3:19:25(Men Age 45-49 BQ)
  • 2022 臺南古都國際半程馬拉松 / 1:30:08 (半馬PB)
  • 2022 陽明山超級馬拉松 - 63KM組 / 5:47:54(總排4)
  • 2021 臺北超級馬拉松 - 12H組 / 126.042km(12H PB / 總排2 / 國家級12H標準達標)
  • 100KM PB / 9:15:51(2021 臺北超級馬拉松 - 12H)
  • 6H PB / 68.175km(2021 臺北超級馬拉松 - 12H)

時序進入春末夏初。在跑完三月中的萬金石馬拉松之後,我的21-22跑季也正式結束。而目前穿的訓練鞋,也因為經過一整年的練跑磨耗後,到了必須汰換時候。因此跑季結束的首要工作,就是開始為接下來的日常練跑挑選一雙合適的訓練用跑鞋。

正當我在搜尋跑鞋資訊時,得知 Under Armour 發表新一代的「FLOW Velociti Wind 2」鞋款,且剛好正舉辦鞋測跑者的網路甄選活動。於是在上網登記報名參加鞋測後,幸運地在月底接到主辦單位的錄取通知,並在清明連假前收到這次鞋測的主角 —「UA FLOW Velociti Wind 2」。

記得在 2019 年我也曾穿過 UA 的「HOVR Infinite Camo」,而這次的「FLOW Velociti Wind 2」讓我對 UA 的跑鞋科技與設計有了不同以往的全新體驗。

首先是「FLOW Velociti Wind 2」採用 UA 創新的「Warp」鞋面。甫一穿上即可感覺「Warp」鞋面較為硬挺,再仔細一看鞋面上的紋路,便可以發現「FLOW Velociti Wind 2」在透氣的編織網布鞋面上,輔以像是日本 TATAMI 編織的立體縫線,來強化鞋面的支撐性。

這些看似不規則的強化縫線,其實是藉由這一道道交錯的「線」所構成的「面」來加強鞋面的支撐,故能在跑步時提供更穩定的包覆感。在實際穿過、跑過之後,個人感覺透過 TATAMI 編織科技,讓「Warp」鞋面在支撐與包覆能力上較以往的鞋面有明顯的提升。

連假的週日陪我太太跑自主半馬測驗這天,也是這次「FLOW Velociti Wind 2」測試期間最長的一次跑步。

當天是以半馬1小時50分內的配速目標(5:10/km),最後完成時間1:47:23,個人覺得 UA 獨家的「Warp」鞋面,無論是在透氣性、包覆與穩定性方面,在這次半馬實測中均有不錯的表現。

而且用來加強鞋面支撐的 TATAMI 編織縫線,再搭配二側延伸至鞋底的彈性鞋舌,更讓我感覺「FLOW Velociti Wind 2」有著媲美競速鞋的包覆感與穩定性。因此「Warp」鞋面可說是我對「FLOW Velociti Wind 2」這雙跑鞋感到最滿意的部分。

另外,在足根支撐的部分,「FLOW Velociti Wind 2」也是以 TATAMI 編織的「Warp」網布做為結構外層的鞋面,對腳後跟的支撐性不錯,但個人覺得這次「FLOW Velociti Wind 2」的後根設計有些偏硬。

雖然對於日常訓練,或是跑短距離速度課表來說,偏硬的足根結構可以加強對後腳跟著地時的穩定與保護,但當用於中長距離以上的訓練時穿著,以我自己的感覺來說,跑到後段 ⅓ 時就開始覺得後跟有些壓迫感。不過也有可能是新鞋所致,因此這部分可能還是需要多跑幾次之後再觀察看看。

「FLOW Velociti Wind 2」的另一大特點,就是中底採用較「HOVR」更回彈的「FLOW」中底材質。正確來說應該是中底與大底整合的一體式「FLOW」中大底!

雖然目前不少競速跑鞋的設計,都是透過減少厚、重的大底材質的使用,來換取更靈敏的速度反應,並藉此達到更輕量化的目的。但「FLOW Velociti Wind 2」完全取消大底的橡膠材質,直接以「FLOW」中底材質做為一體式的結構,這在以訓練定位的跑鞋上十分罕見。由此可見 UA 對於自家「FLOW」中底材質耐磨、耐用的信心。

透過一體式「FLOW」中大底結構設計,也讓「FLOW Velociti Wind 2」一舉將鞋重減到接近競速跑鞋的236g左右,跑步時更加輕盈、靈活,輕量化對於跑者的日常訓練更加有利!

老實說,一開始個人也有些質疑「FLOW Velociti Wind 2」這樣的設計,就以抓地力來說,在少了橡膠大底之後「FLOW」中底材質是否能同時兼顧中底與大底的不同材質特性。但經過一次河濱道路的半馬跑,以及一次下班前才下過雨的10km操場配速跑,二種路面材質、乾濕度不同的場地跑步之後,無疑的「FLOW」中底用實際表現回答了我的疑問!

「FLOW」中底材質強靭的回彈表現,8mm的足跟差設計,以及少了橡膠大底之後的輕量化,讓穿著「FLOW Velociti Wind 2」跑步時的腳感以及在速度變化時的反應十分敏捷。同時具備柔軟與強靭的材質特性,不論是於日常慢跑時穿著,乃至於週間重點的速度課表,個人覺得「FLOW」中底材質都能在訓練時給予不錯的回彈與反饋表現。

「FLOW Velociti Wind 2」在一體式中大底的後端,設計成較鞋後根凸出的燕尾造型,可以提供更好的穩定性,亦有利於加強著地時的緩衝表現。

以我自己來說,因為近年來跑超級馬拉松關係,所以會著重於長距離LSD訓練,腳掌著地時都是採取全腳掌著地的跑姿,所以「FLOW Velociti Wind 2」鞋後跟結構較凸出的燕尾造型,將「FLOW」中底材質往後延伸,不只可以幫助減輕腿部肌肉的負擔,且「FLOW」中底材質的回彈表現也可以維持穩定的步伐節奏,發揮省力的效果。

另外一點也是我在實測前比較好奇的是,「FLOW Velociti Wind 2」在完全取消傳統橡膠大底的使用之後,直接以「FLOW」中底材質與地面接觸的耐磨表現如何?

經過4次實測試跑(2次速度跑,2次輕鬆跑)共 50KM 以上哩程,並於最後一次 13KM 輕鬆跑結束後,馬上脫鞋檢視鞋底磨耗。

基本上整體鞋底的紋路都還算清晰可辨,只是右腳後跟外側「UA」Logo 的部分,有比較明顯的磨耗。不過,這可能也和我個人的跑姿和出力習慣有關,因為一直以來我的右鞋後跟外側部分都有比左鞋的磨耗來得明顯的現象。

因此,結論是經過超過 50KM 的實測之後,個人認為「FLOW」中底材質在沒有橡膠大底的狀況下,直接與地面接觸還能有這樣的耐磨表現已實屬不易。

綜合以上於不同路面環境、距離,以及配速的實測心得,個人認為「FLOW Velociti Wind 2」不管是在平日練跑訓練時穿著,或是中階跑者在跑不同強度、配速的課表訓練時穿著,都是不錯的跑鞋選擇。

若再進一步來說,「FLOW Velociti Wind 2」我會比較推薦給半馬訓練或比賽的跑者。原因是我個人覺得「FLOW Velociti Wind 2」的鞋楦設計偏窄,加上前面有提到我自己感覺它在足根支撐的設計上較偏硬,這在一般 15KM 左右的中距離,即便用較快的配速都是有利的設計,也能提供不錯的支撐與保護。

但如果距離超過半馬以上或是更長的 LSD 訓練時,個人認為除非選擇較大半碼的尺寸,否則就我自己實測後的感覺,跑到後段 ⅓ 左右的距離之後,便開始會感覺有些緊迫感。

以我來說,因為我自己蠻喜歡「Warp」鞋面穩定的支撐與包覆感,覺得「FLOW Velociti Wind 2」是一雙非常適合像是:「間歇跑」、「節奏跑」,或是 10KM 以內「 TT(Time Trial/計時跑)」 …之類的短距離,且又具有強度的質量訓練時穿著。

再加上「FLOW Velociti Wind 2」採用輕盈又有不錯反饋回彈能力的一體式「FLOW」中底,柔軟中又不失堅靭的材質特性,因此我會將「FLOW Velociti Wind 2」定位自己在跑速度與質量訓練時穿著。

以上是我個人對於這次「FLOW Velociti Wind 2」實測的看法,也與各位跑者做個交流與分享。

相關的跑鞋資訊也請參考 UA 官網的產品介紹

[本文所有圖片來源:osaru]

=====

往下滑看下一篇

檢舉

我認為這個內容是
廣告
情色
侵權
其他

請在此留下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

跑步足跡 + 30